行业动态

矿业该怎么到海外掘金?——烟台晟洋矿山

发布日期:2016-04-19 16:05:03 | 点击次数:0    
    面对中国矿产资源的“贫、细、杂”的现状,中国矿业一直在“走出去”的道路上积极探索,但是多年的经历中,反而是失败的案例多于成功的案例。矿业海外掘金的过程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? 众所周知,矿山企业如果能“走出去”,将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和资源,不仅对矿业发展,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意义非凡。然而,从力拓“悔婚”到秘鲁铜矿冲突,中国矿山的海外投资总是以失败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。当下,国际矿业市场都处于低谷期,以铁矿石为代表的诸多矿产品价格大幅跌落,矿山企业迫切需要寻找出路,而又恰逢“一带一路”的良机,进行海外投资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但是,曾经的海外投资失败的经历使得许多矿山企业在“机遇”面前裹足不前,其实大可不必。
   中国矿业投资失败,很大程度上是吃亏在不熟悉国际的矿业规则、国际市场开发能力弱、国际合作经验匮乏和国外对中国矿企具有偏见等方面,那么,吃一堑长一智,今日的矿山企业还会在这些问题上摔跟头吗? 目前,海外矿业资源普遍都呈现出低估值的特征。随着资源市场的持续低迷,难免会有一些品质相对优良的项目可能遭遇融资困难、缺乏资金等问题,此前淡水河谷与FMG签订谅解备忘录其实就释放出了类似的信号,那么此时正是中国矿山企业进行海外优质资源并购的大好机遇。如果矿山企业能够针对此前的那些问题,有针对性地提前做好战略规划、制定实施方案、风险防控措施,对有意向的矿山、企业、地域进行专门的研究,总结开发或并购特定目标的特点、难点及风险所在,相信会有较大的改观。
   数据显示,中国装备制造业规模约占世界总量的1/3,矿山机械的技术水平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。若中国矿山企业能够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和目标投资国的需求,认真做好对当地政治、经济、法律、市场等各方面的分析评估,那么通过海外“掘金”来渡过现在矿业的“寒冬期”,应该不会是“痴人说梦”。

\